悲傷的河南麥地,實則一場荒謬傳播
只用了差不多50個小時,河南所謂“收割機下不了高速導致麥收難”議程就走過它全周期,其真實面貌已經清晰。
本質而言,這仍然屬于抖音用戶制造的一起虛假信息事件。它奇襲微博輿論場,攫取流量與影響力后,被迅速制服,卷入者悻悻而退。
追溯這廠輿論風波的源頭,是跨區(qū)作業(yè)的收割機在南陽某收費站遇查,因超高超載等超限運輸,要么繳費通過,要么完成出發(fā)地與目的地超限報備免費通行。
(相關資料圖)
從《財經》雜志后續(xù)的報道看,這些機手在河南的報備已得批準,但報備流程卡在出發(fā)地山東。
從30日官方處理通報看,河南濟源市某生豬養(yǎng)殖公司的數名員工利用抖音號矩陣,最早將南陽高速收割機滯留情況,與本地麥穗霉變現象建立因果關系,隨后形成“不讓收割機下高速延誤麥收致麥子發(fā)霉”的傳播焦點,29日全天的輿論圍繞它發(fā)散。
在29日的傳播上升曲線上,前述傳播焦點看似清晰,但在事實層面是相當模糊且薄弱的。事實是,有20幾輛拖運收割機的車輛下行緩慢發(fā)生在南陽,因雨天無法收割的600小麥則在駐馬店市,相聚140公里,而炮制虛假焦點的人則位于更遠的豫西北濟源。
這次輿論風波經過官方介入與機構媒體的核查報道,已經在事實層面得到了矯正。
但已經形成的不實傳播及其影響并不能全然消散,豫省不能忍受的關鍵點,是這場輿論襲擊將麥收初期的天災因素,轉換為人為過錯,澄清起來已經相當困難。
理解這次麥收風波,可以有幾個坐標系。一個是理解它的輿論生成機制,它仍然屬于典型的下沉用戶集散地抖快平臺,向微博這個輿論主場輸入議程設置的標準動作。
這涉及到抖快、微博等平臺的氣質與特性,在輿論制造上各行其是,這個以前有詳述。
還有一個理解的角度,是事實欠奉的信息雜燴之所以具備驚人的自驅動能,與前階段農管下鄉(xiāng)的系列輿情大有關系。
可以說,本次麥收輿情能夠點燃公眾的不忿與怨氣,早前對農管執(zhí)法的反感,奠定了大眾堅實的心理基調,可謂一觸即發(fā)。
再一個理解的角度,是河南麥收中對“三農”抱以的同情,實際上體現了對“三農”的隔閡。
包括但不限于,義憤填膺的人們對耕地流轉、種糧大戶、糧補等結構性變遷缺乏了解;對收割機跨區(qū)作業(yè)的規(guī)律更少知情,尤其是對靠天吃飯的農業(yè)生產缺乏認知。
本次麥收輿論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從下沉用戶傳遞到更多人群,與它激蕩的“傷農/護農”二元對立大有關系,讓情緒的相互感染占據上風。
細究起來,這種二元對立充滿著懵懂的科技傲慢,以為農業(yè)機械化程度提高,便可消除天災對農業(yè)的掣肘,這顯然是盲目樂觀。
看過英國真人秀紀錄片《克拉克的農場》就能直觀曉得,即使像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那般發(fā)達的農機耕作水準,農業(yè)種植不僅難以賺錢,依舊要靠老天爺賞飯吃。
以為幾十百乃至上百臺收割機的遲滯,便影響了人定勝天的大局,確實圖森破圖那義務。
在日常的輿論焦點事件中,三農題材絕對是冷門,哪怕熱鬧如農管議題,也因為被聯想為城管的延伸,才能得到關注。而涉及到土地流傳、宅基地政策、農業(yè)災情等靜態(tài)話題,更是沒人注意。而抖快用戶對三農題材的逐利操弄,表演過于劣質。
令人遺憾的是,在29日河南麥收的評論中,少有對事實層面的重視,少有對事實不清的警惕與克制。
盡管后繼有機構媒體下場,有官方聲明,但前者的缺點是面對輿論對新聞的僭越,難以自處已是常態(tài);而后者對一時一地的澄清,拙于應對輿論的網狀聯結。
“拋開事實不談……”,作為評論區(qū)曾經風行的留言方式,以及作為諷刺性的網絡梗,竟然反復出現在一些義正辭嚴的輿論事件中,足可見這一事實虛無的立場在走過其荒謬階段后,或因為長期的失望,或因為隨輿論沉浮的被動,開始對一般人及自由主義者釋放誘惑力。
對官方而言,他們在乎的是輿論對麥收挫折中天災或人禍的認定偏好,而轉到輿論原理的背面,則展露出普羅大眾先于輿論蓄積的情緒浪潮,如何在事實愈難核查的形勢下,一次次主動投入惡猜公權的狂歡。
這種狂歡是對事實潔癖的拋棄,更是對某種命運共情的浪擲。(照相的宋師傅)
標簽: